觀塘市中心項目自2007年3月開展以來,一直備受社會注目,當中涉及不少具爭議性的課題,包括近期仁信里的清場行動。本期「建聞」特別從多角度探討這個龐大的重建項目,由規劃、收購、樓宇拆卸、安置以至樹木搬遷等等,讓大家可以近距離了解市建局的工作。
「我們明白市民的想法。但要進行一個這麼大型的重建項目,不能一夜之間就將整個社區推倒重建,這樣做市民也難以適應。我們行每一步之前,都要仔細考慮對市民、環境甚至整個社區的影響,一切必須循序漸進。」觀塘項目總經理鄧文雄說。

觀塘市中心項目的地盤面積達570,000平方呎。為減少因清拆重建可能構成的滋擾,項目分五個發展區進行。第一區原屬舊月華街巴士站,可先行發展,建造工程已接近尾聲,而第二、三區亦已開始分期進行拆樓工程。
「在拆樓的時候我們先清除石棉結構,才清除垃圾及傢俬。雖然這樣做會比一般拆樓工程多用一個月時間,但可減低危害市民健康的風險。另外,為將噪音減至最低,我們盡量不打鎚,而用油壓鉗進行工程。」工程及合約總經理潘信榮堅持在「趕時間」之餘,亦要確保工程對市民健康、交通及社區環境所構成的滋擾減至最低。
「除拆樓外,我們也要關顧未拆的樓宇。」潘信榮表示因待拆的樓宇大部份本身已殘破不堪,需好好維修,以確保樓宇安全。「有些樓宇因太舊而出現石屎剝落的情況。為保障公眾安全,我們會勘察所有樓宇,將可能有問題的樓宇修整好,並拆除有即時危險的非法僭建物。」市建局至今已花了超過3,000萬元為觀塘重建區內20多幢樓宇及1,800多個單位進行維修。
除了居民,工程項目還要顧及樹木。「印象最深刻是要將一棵老榕樹『過馬路』搬去月華街,為免傷及老榕樹的根,我們決定樹連泥膽一起搬。一下子要搬運超過300噸的東西,我們都頭痕了。」結果潘信榮與團隊絞盡腦汁,大膽嘗試以路軌推行方式搬運大樹。「有關部門只給予我們一晚時間搬樹,當日建完路軌已是凌晨2時多,搬運時因樹木太重弄歪路軌,在『馬路』中間停了,大家都心急如焚。」最後憑團隊努力,在短時間內作種種協調和配合,最終順利完成搬樹工程。「搬樹至今已兩年多了,我不時都有去探老榕樹,見它生得枝葉茂盛,在新『居所』生活得開開心心,我也很安慰。」
重建後的觀塘市中心,公眾休憩用地將較現時增加2倍以上,達8700平方米,綠化覆蓋率佔地盤面積接近30%,將會成為本港最綠化的市中心之一。
「這是居民的方案。2005年我們已開始就項目的設計藍圖進行廣泛的諮詢,透過路演、居民會、區議會及委託香港大學進行民調等收集民意,再透過工作坊將民意化成立體設計,交城規會批核,在2007年刊憲落實開展項目。」鄧文雄表示觀塘市中心重建項目為市建局歷來最大型的重建項目,以由下而上的方法進行規劃。
鄧文雄表示聽取民意最緊要。「重建期間,我們要興建一幢過渡期小販市場,讓受影響的百多個商戶繼續經營。在建造時我們採納了商戶喜歡的通透式『田』字型攤檔佈局底設計,令整個市場更光猛。另外,為增加人流,市場內特別加裝電梯和扶手電梯等設施,附近亦建臨時公廁及垃圾收集站,選址則揀選人流較旺的舊政府合署位置。」
鄧文雄認為要權衡各方意見,從而歸納出令大部分人接受的方案,是工作上的最大挑戰。「之前就重置美沙酮中心的問題,各方持不同意見。有居民籌集過萬簽名,反對鄰近民居的政府用地選址。最終考慮到居民意願、交通、人流等多方面因素,經過多次與居民、區議會及城規會溝通後,揀選了最接近現址港鐵觀塘站的迴旋處,大家都感滿意。」
提到市民的反對聲音,大家自然會聯想到城中熱話的清場行動。

「我們必定先與持份者溝通,合法的業權擁有人會按政策得到應有的賠償,合資格租客亦可獲遷置安排,其餘的我們會按個別情況作出恩恤援助。我們希望公眾明白恩恤援助是酌情處理,涉及的金額不可與合法個案相提並論,否則對合法業權擁有人也不公平。」收購及遷置總經理鍾建強無奈表示,個別居民及外來人士的不合理要求令收購及遷置工作一拖再拖。

「坊間有聲音說我們無良迫遷,賠償不足。事實是有些人士多年來非法佔用官地、非法經營及非法僭建,政府要收回他們所佔用的土地。而由於他們並非合法業權擁有人,按政策是不應該得到賠償,我們只可考慮提供恩恤援助。」
法理不外乎人情,在了解個別個案後,市建局也會作出特別的安排。

「很久以前樓宇的買賣制度未盡完善,曾經有原業主在未完成買賣前過身,結果現有業主當時『買了一半未買一半』,在未解決業權問題前不能得到任何賠償和安置。我們特別與房屋署溝通,安排該業主暫時『上公屋』,待弄妥業權後再作其他安排。」

除了業主,租客也關顧。「曾有一家庭在2007年進行凍結人口調查後搬進重建範圍單位,不符合獲分配公屋的資格。然而該家庭有一過度活躍症小孩,需要一個較理想的居住環境。我們立即聯絡社會福利署尋求協助,最後該家庭獲恩恤安置。」

特別安排也惠及一些不符合獲取賠償及遷置安排的商戶,包括近期廣受關注的仁信里商販。「他們說恩恤津貼數額追不上通脹拒絕接受,我們花了很多時間聽取他們聲音,再多番與不同單位溝通,來來回回也用上數年時間。最後我們將恩恤金額提升了一倍。」

現在項目只剩下一區尚要安排收購及遷置工作,即第五發展區。「整個重建項目有1,653個業權,剩下19個未收購,我們會繼續與業主緊密溝通,希望盡快完成收購工作,進入下一個重建階段,令該區環境早日得以改善。」